欢迎光临中国葬花网
详情描述
钻天杨的病虫害种类与综合防治方法探讨

钻天杨(Populus nigra var. italica)作为一种速生、树形优美的树种,广泛用于防护林、行道树和园林绿化。然而,它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,影响其生长、观赏价值甚至导致死亡。探讨其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方法至关重要。

一、 钻天杨常见病害种类及症状

杨树锈病

  • 病原: 主要是落叶松-杨锈菌 (Melampsora larici-populina) 等。
  • 症状: 主要危害叶片。发病初期叶背出现褪绿小斑点,后隆起形成橘黄色小疱(夏孢子堆),表皮破裂后散出橘黄色粉末(夏孢子)。严重时叶片正面也可见病斑,病叶提前枯黄脱落。转主寄主为落叶松。
  • 发生规律: 温暖潮湿、多雨季节易流行。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。

杨树黑斑病

  • 病原: 主要是杨生盘二孢 (Marssonina brunnea)。
  • 症状: 主要危害叶片。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,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直径1-5mm,中央灰白色,边缘黑褐色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褐色霉层(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)。严重时病斑连片,叶片枯焦脱落。苗木和幼树受害重。
  • 发生规律: 高温高湿、多雨季节发病重。病菌在落叶上越冬。

杨树溃疡病

  • 病原: 主要有群生小穴壳菌 (Dothiorella gregaria)、杨壳囊孢 (Cytospora chrysosperma) 等。
  • 症状: 主要危害枝干。初期出现水渍状、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,稍隆起。病斑扩大后失水凹陷,皮层坏死,后期病斑中央常纵裂,边缘隆起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(分生孢子器),溢出橘黄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。严重时病斑环绕枝干导致上部枯死。
  • 发生规律: 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。树势衰弱、冻害、干旱、管理粗放等是诱因。病菌在病枝干上越冬。

杨树腐烂病

  • 病原: 主要是金黄壳囊孢 (Cytospora chrysosperma),与溃疡病病原之一相同。
  • 症状: 多发生在主干、大枝及树干分叉处。病部树皮呈暗褐色水渍状,组织松软腐烂,手压易下陷,有时流出褐色汁液,有酒糟味。后期病皮失水干缩下陷,有时龟裂,病斑边缘清晰。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(分生孢子器),潮湿时溢出橘黄色卷丝状孢子角。剥开病皮可见木质部变黑。
  • 发生规律: 早春和晚秋发病重。冻害、日灼、干旱、水涝、虫害、管理不善导致树势衰弱是主要诱因。
二、 钻天杨常见虫害种类及危害

天牛类

  • 主要种类: 光肩星天牛、桑天牛、云斑天牛等。
  • 危害: 幼虫蛀食树干和主枝的木质部,形成纵横交错的虫道,破坏输导组织。导致树势衰弱,枝叶枯黄,易风折,甚至整株死亡。成虫啃食嫩枝皮层补充营养。
  • 识别: 树干上有排粪孔(排出木屑状粪便),孔口流液或有虫粪堆积。成虫有长触角,体色各异。

透翅蛾类

  • 主要种类: 白杨透翅蛾。
  • 危害: 幼虫蛀食苗木、幼树主干和枝条,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,形成瘤状虫瘿。阻碍养分运输,使枝干易折断或枯死。
  • 识别: 被害处形成纺锤形瘤状突起,虫瘿处树皮开裂,常有虫粪排出。成虫形似胡蜂,腹部有黄色环纹。

舟蛾类(杨扇舟蛾、分月扇舟蛾等)

  • 危害: 幼虫取食叶片。低龄幼虫群集啃食叶肉,残留表皮和叶脉;高龄幼虫分散取食,可将叶片吃光,仅剩叶柄和主脉,形似“火烧”,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景观。
  • 识别: 幼虫体色多变(绿、褐等),体背常有明显花纹或毛瘤。静止时常首尾翘起,形似小船(舟形)。成虫前翅常有明显花纹。

螨类(如杨始叶螨)

  • 危害: 成螨、若螨在叶背刺吸汁液。被害叶初现黄白色失绿小点,后密集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斑块,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。高温干旱季节易爆发。
  • 识别: 虫体极小,肉眼不易看清,需借助放大镜。常结网于叶背。

蚜虫类(如杨白毛蚜、杨花毛蚜等)

  • 危害: 成蚜、若蚜群集于嫩梢、嫩叶背面及幼芽上刺吸汁液,导致叶片卷曲变形、生长不良。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,影响光合作用和观赏价值。
  • 识别: 虫体小,有绿色、黄色、黑色等多种体色,常群集危害。
三、 钻天杨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(IPM)

防治钻天杨病虫害必须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强调以营林措施为基础,协调运用多种防治手段,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,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。

严格检疫,选用抗性品种:

  • 调运苗木、插条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,防止危险性病虫害(如美国白蛾、锈病等)传播扩散。
  • 在病虫害高发区,优先选用经过区域试验证明抗性强(特别是抗当地主要病虫害)的杨树品种或无性系。这是最经济有效的基础措施。

加强栽培管理,增强树势:

  • 合理规划与密度: 避免大面积纯林,营造混交林(如与刺槐、紫穗槐等混交)。合理密植,保证通风透光。
  • 科学施肥灌水: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,增施有机肥,平衡施用氮、磷、钾及微量元素,避免偏施氮肥。干旱时及时灌溉,雨季注意排水防涝。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。
  • 合理修剪: 冬季或早春进行修剪,剪除病虫枝、枯死枝、过密枝、下垂枝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修剪伤口要平滑,大伤口涂抹保护剂(如石硫合剂、伤口愈合剂)。
  • 林地卫生: 秋冬季节彻底清除林内落叶、落枝、杂草并集中销毁或深埋(尤其是黑斑病、锈病落叶),减少越冬菌源和虫源。及时伐除和处理严重病虫木、濒死木、枯立木。

物理机械防治:

  • 人工捕杀: 利用天牛、透翅蛾成虫的假死性,在成虫羽化盛期振落捕杀。人工刮除枝干上的卵块、初孵幼虫(如舟蛾卵块)或虫瘿(透翅蛾)。
  • 诱杀: 利用黑光灯、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强的成虫(如舟蛾、部分天牛)。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成虫(如白杨透翅蛾)。在树干基部绑草把诱集下树越冬的害虫(如部分舟蛾幼虫、螨类),冬季解下烧毁。
  • 阻隔: 对蛀干害虫(天牛、透翅蛾),可在幼虫孵化盛期在树干上喷药环或涂抹毒环(内吸性药剂+粘着剂),阻止幼虫上树或杀死接触药环的幼虫。

生物防治:

  • 保护利用天敌: 保护林间瓢虫、草蛉、食蚜蝇、寄生蜂(如天牛肿腿蜂、赤眼蜂)、蜘蛛、鸟类等天敌。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繁衍的环境(如种植蜜源植物)。避免滥用广谱性杀虫剂。
  • 释放天敌: 人工繁殖和释放优势天敌,如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幼虫,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(虽然不是钻天杨专性害虫,但可能危害)。
  • 应用生物制剂: 在害虫低龄幼虫期或病害初期,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。
    • 虫害:苏云金杆菌 (Bt)、白僵菌、绿僵菌、核型多角体病毒 (NPV)、阿维菌素、苦参碱、印楝素等。
    • 病害:井冈霉素、多抗霉素、春雷霉素、中生菌素、宁南霉素等。

科学合理地化学防治:

  • 原则: 作为综合防治的辅助手段和应急措施。优先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、对环境友好的药剂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和使用规程。注意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,延缓抗药性产生。
  • 关键时期:
    • 病害: 重在预防。在发病初期或根据预测预报,在病菌侵染前或发病初期喷药保护。如春季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源;生长季根据病害种类在发病前或初期喷药(如黑斑病、锈病)。
    • 虫害: 抓住害虫对药剂最敏感的时期(如卵孵化盛期、低龄幼虫期、成虫羽化盛期)施药。
  • 常用药剂举例 (务必根据当地植保部门推荐和农药登记情况选择):
    • 病害防治:
      •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:代森锰锌、百菌清、甲基硫菌灵等。
      • 内吸性杀菌剂:三唑酮、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、嘧菌酯(对锈病、黑斑病等效果好)、噻呋酰胺(对溃疡病、腐烂病有效)。
    • 虫害防治:
      • 食叶害虫(舟蛾、刺蛾):高效氯氰菊酯、溴氰菊酯、甲维盐、虫酰肼、灭幼脲等。
      • 刺吸式害虫(蚜虫、叶螨):吡虫啉、啶虫脒、噻虫嗪、螺虫乙酯、阿维菌素、哒螨灵、螺螨酯等。
      • 蛀干害虫(天牛、透翅蛾): 防治难度大。
        • 成虫期:树冠喷施高效氯氰菊酯、噻虫啉等。
        • 幼虫期:是防治关键。
          • 注射法:用注射器向蛀孔或排粪孔注入吡虫啉、噻虫嗪、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(按说明书稀释)。
          • 插毒签/毒扦:将磷化铝或熏蒸性强的药签插入虫道,封口熏杀。
          • 堵孔法:用沾有内吸性药剂(如氧化乐果,注意安全性和残留问题,部分地区禁用)的药棉或泥团堵住排粪孔。
          • 喷淋/涂抹:在幼虫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,用内吸性药剂(如吡虫啉、噻虫嗪)喷淋树干或涂抹树干基部形成药环。
  • 注意事项: 防治蛀干害虫务必找准虫孔,保证药液进入虫道。注意操作人员安全防护。

加强监测预报:

  • 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,定期巡查林分,准确掌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、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。
  • 利用诱虫灯、性诱剂、孢子捕捉器等工具进行监测。
  • 根据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,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,指导科学防治。
总结

钻天杨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,单一措施效果有限且难以持久。关键在于:

预防优先: 通过选育抗性品种、加强栽培管理、保持林地卫生等措施,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,增强树木自身抵抗力。 早期发现,精准施策: 加强监测,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低虫口、低病情时,优先选用物理、生物等环境友好型措施进行控制。 科学用药,应急控害: 当病虫害暴发或达到经济阈值时,科学、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作为应急手段,严格控制用药种类、剂量、次数和安全间隔期,减少负面影响。 协调综合: 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,形成一套完整的、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体系(IPM),才能经济、安全、有效地控制钻天杨病虫害,保障其健康生长和生态、经济效益的发挥。

在实际操作中,务必结合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、危害程度、气候条件、林分状况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,制定并实施最适合的综合防治方案。建议咨询当地林业或园林植保部门获取更具体的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