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土壤调控要点
土壤类型与质地:
- 适宜土壤: 龙眼对土壤适应性相对较广,但最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(>1米)、疏松透气、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机质的壤土、沙壤土或砾质壤土。
- 关键调控:
- 避免重粘土: 粘重土壤易板结、排水不良,根系发育受阻,易烂根。需通过深翻改土、掺沙、大量施用有机肥进行改良。
- 避免纯沙土: 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,易干旱、养分流失。需通过增施有机肥、覆盖、种植绿肥等提高保水保肥能力。
- 避免积水地: 地下水位过高或易积水的地块必须开深沟排水。
土壤酸碱度(pH值):
- 适宜范围: 龙眼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,pH值在5.5 - 6.5之间最为理想。在pH 5.0 - 7.5范围内也能生长,但超出此范围生长不良。
- 关键调控:
- 酸性过强(pH < 5.0): 可适量施用石灰(如生石灰、熟石灰、白云石粉)进行中和改良。注意分次施用,避免过量。
- 碱性过强(pH > 7.5): 改良较困难。可施用硫磺粉、石膏,或大量施用酸性有机肥(如腐熟的松针、泥炭、酸性堆肥),并避免施用碱性肥料(如石灰氮、草木灰等)。覆盖酸性有机物(如松针、锯末)也有帮助。
土壤有机质与肥力:
- 重要性: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,能改善结构、保水保肥、促进微生物活动、提供缓效养分。
- 关键调控:
- 基肥深施: 定植前挖大穴,大量施入腐熟的有机肥(如厩肥、堆肥、绿肥、饼肥),与土壤充分混合。
- 持续改良: 每年果实采收后或秋冬季,结合扩穴深翻,在树冠滴水线外围沟施有机肥。成年树每株施入15-30公斤或更多。
- 地面覆盖: 树盘覆盖稻草、秸秆、杂草或园艺地布,既能保湿、抑制杂草,又能逐渐腐烂增加有机质。
- 种植绿肥: 在果园行间种植豆科绿肥(如苕子、紫云英、印度豇豆),适时翻压入土,增加有机质和氮素。
- 平衡施肥: 根据树龄、树势、产量目标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,科学施用氮、磷、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,配合有机肥。
土壤通透性:
- 关键调控:
- 深翻扩穴: 幼树期每年或隔年进行扩穴深翻(深度40-60cm),打破犁底层,改善深层土壤通透性。
- 中耕松土: 雨后或灌溉后适时浅中耕(深度10-15cm),破除地表板结,保持土壤疏松透气。注意避免伤及根系。
二、 光照调控要点
光照需求:
- 强阳性树种: 龙眼是典型的喜光植物,整个生长发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(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以上,最好在2000小时左右)。
- 关键影响: 充足光照是花芽分化、开花坐果、果实着色、糖分积累和品质形成的关键。光照不足会导致枝叶徒长、花芽分化不良、落花落果严重、果实小、着色差、风味淡。
关键调控:
- 合理密植: 根据品种、砧木、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,避免过度密植导致树冠郁闭。一般株行距为5-7米 x 6-8米。
- 科学整形修剪:
- 培养开张树形: 幼树期通过拉枝、修剪,培养通风透光良好的主干形、自然圆头形或开心形。
- 成年树修剪:
- 疏剪: 及时疏除过密枝、交叉枝、重叠枝、内向枝、病虫枝、衰弱枝。
- 短截/回缩: 对过长、过高的枝条进行短截或回缩,控制树冠高度和大小,打开光路。
- 开“天窗”: 对树冠顶部过密的大枝进行疏除,增加内膛光照。
- 采后修剪: 果实采收后是重要修剪时期,主要任务是疏除过密枝、病虫枝、枯枝,回缩结果母枝,促发健壮秋梢(翌年结果母枝)。
- 目的: 使树冠内外枝叶分布均匀,枝枝见光,提高光合效率,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。
- 果园选址: 选择向阳开阔、无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的地块建园。
三、 水分调控要点
需水特性:
- 喜湿润,忌旱忌涝: 龙眼根系较浅,需水量较大,但不耐积水。整个生长期需要土壤保持湿润状态(土壤相对含水量60%-80%为宜)。干旱和涝渍是其两大主要胁迫。
- 关键时期需水:
- 枝梢抽生期(春梢、夏梢、秋梢): 需要充足水分保证新梢正常生长和叶片展开。
- 花穗发育期: 水分不足易导致花穗短小、花质差。
- 果实膨大期: 需水量最大,对水分最敏感。干旱会导致果实发育缓慢、果小、落果、裂果;骤干骤湿易导致严重裂果。
- 采后恢复期: 采果后树体虚弱,及时灌溉有利于恢复树势,促发健壮秋梢(翌年结果母枝)。
关键调控:
- 灌溉:
- 原则: 看天、看地、看树。根据天气(降雨)、土壤墒情(可用简易仪器或手感判断)、树体表现(叶片是否萎蔫、卷曲)决定是否灌溉。
- 关键期保障: 重点保障春梢期、花穗发育期、果实膨大期(尤其是硬核后)和采后恢复期的水分供应。果实膨大期若遇连续晴天高温,需及时灌溉。
- 方法: 提倡滴灌、微喷等节水灌溉方式,效率高、节水、减少病害。也可采用沟灌、穴灌。避免大水漫灌。
- 水量: 每次灌水要浇透(湿润根系主要分布层,约40-60cm深),避免频繁浅灌。干旱季节一般7-10天灌一次透水。
- 排水防涝:
- 建园基础: 平地、低洼地建园必须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(主排水沟、支沟、畦沟),保证雨季能迅速排除积水。
- 雨季管理: 暴雨或连续阴雨后,及时疏通沟渠,确保排水畅通,防止果园积水超过24小时。
- 高畦种植: 地下水位高或易涝地区,应采用起垄或高畦种植。
- 水分胁迫期调控:
- 花芽生理分化期(秋末冬初): 适当控水(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50%-60%),创造适度的水分胁迫,有利于抑制冬梢萌发,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。但不可过度干旱导致落叶。
- 果实成熟期(采收前15-20天): 适度控水,保持土壤相对干燥,有利于提高果实糖度和风味,减少裂果。但过度干旱会导致叶片卷曲、落果,需谨慎。
- 保墒措施:
- 树盘覆盖: 用稻草、秸秆、杂草、无纺布等覆盖树盘(离树干约10-15cm),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保持土壤湿润,调节地温。
- 生草栽培: 在果园行间种植耐阴、矮生、浅根、与龙眼无共同病虫害的草种(如白三叶草、紫花苜蓿、百喜草等),割草覆盖树盘或翻压。能改善小气候,减少水土流失,增加土壤有机质,调节土壤水分(生草蒸腾会消耗一部分水,但覆盖物能保墒,需平衡)。
总结:
要获得龙眼的高产优质,必须对土壤、光照和水分进行综合调控:
打好土壤基础: 创造深厚、疏松、肥沃、微酸至中性、排水良好的根域环境,持续增加有机质。
保障充足光照: 通过合理密植和精细修剪(尤其是疏剪和开天窗),使树冠内外通风透光,枝枝见光。
精细水分管理: 关键生育期(梢期、花果期)保障供水,防旱防涝;特定时期(花芽分化期、成熟期)适度控水;利用覆盖、生草等措施保墒节水。
这三者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。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,也利于排水透气;充足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,为生长结果提供能量;合理的水分供应是维持树体生理活动和运输养分的载体。在实际生产中,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、土壤特性、树龄树势和物候期,灵活运用这些调控要点。